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
時間:2013-09-26 03:26:18 點擊:440次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一縷春風,讓我們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綻露出生機與活力。在教師嶄新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開始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中學會了數學知識、學會了數學思考,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欣喜之余,教師們也漸漸困惑起來:在農村小學許多高年級班中,數學“特長生”進步越來越快,“后進生”進步越來越慢、停步不前甚至還出現退步,新課程所倡導的人人共同成長進步卻變成了一部分進步,另一部分人退步,這兩部分人逐漸向兩個絕然不同方向變化,且差距越來越遠,逐步走向兩個極端,即兩極分化。、
我鎮原屬老縣城,土地資源少,大量勞動力剩余。農民工進城務工日益增多,據我們調查百分之八十的孩子留守家中,留守孩子成了小學生中一個數量較多的群體。他們或被祖輩、親戚監護,或被親朋好友托管。親情的長期缺失,他們的心理已經呈現出亞健康狀況:單調的留守生活,他們的生活經驗相對單薄。留守學生具有獨特性,留守兒童教育已是我們農村學校教育的一個難題。
我鎮小學原有的布局點多、分散,布局調整后,高年級學生就近集中在幾個規模較大學校。這些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學習心理等方面在原來各自不同的學習經歷中就形成了正常的差異。當這些學生組合到新班級后,我們許多教師自覺或不自覺的忽視了這種差異,難以在短時間內實施有效教學,漸漸地,常態下的“差異”演變成“兩極分化”。這種分化在數學學習上尤其突出。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能在老師指導下充分參與學習活動,自主建構知識,提升技能。一部分學生因生活經驗的缺失、知識能力基礎的薄弱,無法投入自主探索活動而成為課堂的看客。在學習效果上,一部分學生能在親歷學習活動中學會了知識,發展了數學思維能力,逐漸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與人合作的精神。而另一部分學生卻在他主式學習中被動接受了一些零散知識,囫圇吞棗,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因缺少了思維的磨礪過程而不能理解,難以掌握,數學思維能力也難以得到提升,從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漸漸地,學習態度消極,學習情感脆弱,進而不思進取,抵觸學習。
而對新課程實施中出現的新問題,我們原有的經驗方法已無能為力。在高年級段學生數學學習兩極分化中,“后進”的“一極”學生未形成較系統的數學認知結構,無后續學習所必需的認知基礎而難以參與新的學習,越學越困難,越學越落后,最終自我放棄數學學習。從而影響和制約著班級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效益的提升?!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既是課程目標,更是課程理念。數學在培養學生思維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上有著獨特作用,數學課程優勢必須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發揮。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們數學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所有學生都朝著“進步”的方向成長,從而發展實現全體發展。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學生發展。以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具體體現。只有有效遏制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切實讓包括后進生在內的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其個性特長,讓他們走上持續、健康成長之路,課程理念才能得到落實,課程目標才能得到實現。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具有普及性,人人都應充分享受人類文明的成果。對小學數學學習中的兩極分化聽之任之,放松甚至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數學教育,都與素質教育的內涵和義務教育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改進教學工作,使更多的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勢在必行。
二、造成農村小學生數學成績兩級分化的原因
1.教材因素
新課程教材,它的編排雖然都是圍繞學生的實際起點出發的,可新課程每一學段的教材知識跨度較大,獨立性強,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來說,他們能夠適應,但對于基礎差的學生,需要一段適應期。因為他們不會主動去探究,所以就拉開了差距。另外,新教材的難度升高,所列舉的生活實例并不是農村孩子喜聞樂見的,所解決的生活問題不能引起共鳴,從而失去興趣,更導致部分學生缺少成功體驗,對數學學習逐漸失去信心和興趣。
2.社會因素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有電視、電腦,甚至有的小學生還配了手機,這些東西成了不少學生心目中的好朋友,他們被好看的電視劇、好玩的網絡游戲所吸引,而最終導致他們忘了學習,連基本的作業都不做。在我們寄宿制學校里我在我們班53人當中做了一次調查,你擁有手機或游戲機,學習機嗎?有16人有手機,27人擁有游戲機或學習機。當談到這些東西你平時最喜歡在上面干什么時,大多數人是把他用來玩游戲,有些人以到癡迷狀態,大量的課余時間被白白浪費。我們在四到六年級學生中的問卷調查中設置了這樣一道問題:放學回家,你會主動完成數學作業嗎?各類學生選擇“主動完成”項的占比依次是百分之88、82、81、67.第一類和第四類學生占比百分之88和百分之67相差了百分之21的百分點。而數學本身需要學生多想,多做。這樣長時積累,很多學生成績就下降了,從而出現分化。
3教師因素
部分農村數學教師由于年齡偏大,不注重營造活躍的教學氣氛,方法單一,過程枯燥,致使學生興致索然,收效甚微,部分學生由此出現厭學情緒,從而導致數學學習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其他學生。在問卷中有這樣一問:你最喜歡什么學科的老師?喜歡語文的ABCD類學生依次為百分之23. 32. 34. 34. 喜歡數學的依次為百分之60. 44. 39. 27. 喜歡音樂的依次為百分之13. 7. 15. 15. 喜歡體育的依次為百分之5. 9. 8. 10. 喜歡其他的依次為百分之0. 8. 3. 14. 不難看出喜歡數學老師的下降得最大為百分之33,其他類喜歡的程度相差并不大,可見在分化的學生中,老師對學生的興趣激發、信心和恒心培養在小學生數學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重視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忽視小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著力點的不平衡也是產生兩極分化的原因。對于教師來說,新教材給了教師很大的發展空間,挑戰性也隨即大了,教師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精心預設,又要學習新理論,研究新教法,努力應對課堂生成,所以教師的負擔在無形中增加了不少,無暇顧及那些學困生,久而久之就使得分化更加嚴重了。
4學生家庭因素
隔代教育和學生家長的自身素質導致農村小學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首先,越來越多的家長背井離鄉外出務工,他們把幼小的子女扔給了老人或在親戚處寄養。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學生因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產生厭學、逃學情緒,對于這些學生,如果不及時給予教育,他們就有可能成為學困生。其次,農村家長由于生計問題,文化素質不高,不太關心孩子的學習,不少家長從未檢查過孩子的作業,從未給孩子買過教輔書籍和課外書籍。從問卷的第二題中就折射出雖然在你的父母是否詢問你的學習ABCD類學生在選擇各項答案橫向差距都不大,但縱向比較,選擇abcd答案的依次為百分之43. 68. 174. 117親自輔導的所占比例相當少,對于學困生家長關注度不高,有的只是流于形式。這就說明我們的家長對學生的關注程度的高低對學生的分化有很大影響。還有為數不少的家長,缺乏基本責任感,不能給予孩子最起碼的家庭學習氛圍。如有的父母經常酗酒、搓麻將、家庭鬧矛盾等,直接影響子女的睡眠時間,加大子女的學習壓力。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缺乏自制能力,他們需要正確的引導,而在家里這個引導者就是家長,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因此,農村家長漠視孩子學習的態度致使學生輕視學習,也是導致學生成績兩級分化的重要原因。
5.學生自身因素
首先,學生接受知識有快有慢。一般學得好的學生一節課下來教師講的知識就已經會了七、八成,而學困生很可能還在暈頭轉向,不知所措。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在遇到數學難題是,你通常怎么做?橫向看A類學生中百分之68選擇先自己反復思考,自己再做,百分之0的學生選擇拋在一邊,等待老師講,而D類學生中只有百分之44選擇先自己反復思考,自己再做,有百分之14選擇泡在一邊,等待老師講,差距明顯??v向看ABCD類學生選擇主動完成依次為百分之68 50. 47. 33.選擇拋在一邊,等待老師講的ABCD類依次為百分之0 .2. 5. 14,不難看出日復一日,優秀的學生通過自我思考擁有的是知識,而學困生擁有的卻是一堆問題,分化因此生成。學習動機不一樣,對學習產生的興趣也不一樣,一般學得好的學生對數學課充滿了熱情,在課堂上積極表現自己的才能,在他們看來,學習數學是一種快樂,一種享受。而學得不好的學生往往是一種厭煩的心理,聽不進教師的講解,問卷的12題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你上數學課感到輕松、愉快嗎?A類感到輕松愉快的占百分之53,D類只有百分之27,勉強或不能聽下去的A類占百分之2,D類學生卻占到百分之19。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克服困難的心理狀態不同,學習效果就不一樣。很多學生都會遇到學習上的攔路虎,其中部分學生學習開始出現怕苦、畏難情緒,怕動腦筋,對學習數字,應用題感到枯燥無味;有的懶字當頭,對書面作業能拖則拖,不及時完成。剛入學的孩子對任何知識都充滿了好奇,任何有意思的東西都想學、都愿意學,孩子的思想也比較單純,主動完成的動力好得多,而隨著年級的升高,要求學生由原本的直觀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還是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之上,不能適應新知識的學習,在多次失敗的打擊下逐漸缺乏了對學習的興趣,也打擊了他的積極性和自尊心。這樣,只要幾節課的學習內容沒有及時消化吸收、沒有掌握透徹,后面的學習就會一落千丈。其次,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在心理上表現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在性格上,他們對老師的教育有時違背,有時順從,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們會感到難為情,會產生自我保護、避免犯錯的抑制心理。這時的他們開始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如上課不積極主動發言,沒有勇氣或者怕大錯被人取笑,這種少開口、少出錯的心理占據了很大部分。長此以往,課堂就缺乏競爭氛圍、合作意識,學生思維緩慢,學習懶散。特別是學習動機不明確,無上進心及競爭意識的部分學生,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數學學習,使他們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